如果您喜歡這裡的內容,記得分享到您的Facebook和Twitter上面所有的朋友們吧!

2016年8月31日 星期三

聊一聊Spine/Leaf是什麼

我先花一點時間,聊一聊Spine/Leaf網路拓樸。

Spine/Leaf 是一種網路拓樸

Spine/Leaf 示意圖。
來源:Cisco.com,"Figure 1. Cisco Dynamic Fabric Automation Architecture"
這個圖示是Cisco Dynamic Fabric Automation的建議設計架構。

Spine直接翻譯是脊椎骨,Leaf直接翻譯是樹葉。這個拓樸的特徵是,所有的Leaf都接在Spine上面,如果Leaf和Leaf之間有網路的流量,所有的流量,都必須穿過Spine,Spine等同於是骨幹,特徵上就只是這麼簡單。

部分交換器扮演Spine,部分交換器扮演Leaf。網路使用者埠,包含Client/Server,都只能接在Leaf上面。

Leaf到Leaf,剛好都是三跳

任何Leaf到Leaf的網路流量,因為拓樸對稱的原因,剛剛好都是三跳,Leaf->Spine->Leaf。
因此,穿越Spine/Leaf網路的延遲時間,都是固定的。Spine/Leaf的網路效能,是可以被控制和預測的。

Spine/Leaf很容易做線性擴展

如果骨幹的頻寬不足,我們只需要增加Spine的節點數目〔或是鏈路數目〕。多出來的Spine交換器〔或是鏈路〕,可以提供路徑上的負載均衡。

如果是使用者的埠數不夠,我們只需要增加Leaf交換器就可以了。

很容易做線性擴展這一點,其實正是它最大的好處。

Facebook現有網路的Spine/Leaf。Leaf有人稱為"Edge",通常就是Top of Rack (TOR) 交換器。
來源:Facebook.com

如何記得Spine/Leaf拓樸

我們可以利用大家都熟悉的Cisco Nexus 7000硬體架構,來幫助我們記得Spine/Leaf拓樸的特色和好處。

Cisco Nexus 7000硬體,包含線卡(Line Cards, I/O Modules),還有Switching Fabric。所有的網路使用者埠,只能接在線卡上面;線卡和線卡之前的流量,只能穿越Switching Fabric。

Cisco Nexus 7000硬體架構。
來源:Cisco.com

如果使用者埠數不夠,我們增加的是線卡。

如果交換頻寬不足,我們增加的是Switching Fabric。

Cisco Nexus 7000 的線卡,等同於是Leaf。

Cisco Nexus 7000 的Switching Fabric,等同於是Spine。


One more thing…

Spine/Leaf只是一種網路拓樸的設計,目前在數據中心的領域,Spine/Leaf正好可以解決很多網路的線性擴展的問題。

Spine/Leaf可以出現在不同的網路技術,例如,Cisco FabricPath 〔接近於IETF的TRILL〕,或是Cisco ACI。
Cisco FabricPath Spine/Leaf 設計案例
來源:Cisco.com

嚴格的Spine/Leaf,例如Cisco ACI,可以得到Spine/Leaf拓樸的所有好處。
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,不考慮試試Email訂閱嗎?




6 則留言:

  1. Leaf→Spine→Leaf 應為2 jump,不是3 jump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您好!我所指的是,「封包」必須穿越「三次」交換器,穿越 Leaf -> Spine -> Leaf,才能到目的地。

      刪除
  2. 感謝分享 簡潔易懂!

    回覆刪除
  3. 您好,請問Spine-Leaf的橫向擴充的極限是否就是網口的數量呢?另外,這架構是否有什麼比較嚴重的缺陷呢?

    感謝解答,謝謝。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Q: "請問Spine-Leaf的橫向擴充的極限是否就是網口的數量"
      A: Yes!

      Q:"這架構是否有什麼比較嚴重的缺陷"
      A: 這個架構最少最少,需要四套交換器才有意義,2x Spines, 2x Leaves。因此,當接入使用者數不多的時候,比起傳統架構,也許只需要兩套交換器,成本高出很多。

      另外,封包必須穿越三次交換器的總延遲時間,比傳統可能只需要穿越一次,多很多。

      刪除
  4. Q: "請問Spine-Leaf的橫向擴充的極限是否就是網口的數量"
    A: Yes!

    Q:"這架構是否有什麼比較嚴重的缺陷"
    A: 這個架構最少最少,需要四套交換器才有意義,2x Spines, 2x Leaves。因此,當接入使用者數不多的時候,比起傳統架構,也許只需要兩套交換器,成本高出很多。

    另外,封包必須穿越三次交換器的總延遲時間,比傳統可能只需要穿越一次,多很多。

    回覆刪除

小技巧:也可以 匿名 留言!

經典熱門文章